河南人工天河紅旗渠,讓林州這個名字蜚聲海內外。而近日當地官方主辦的紅旗渠網,發出了一則旗幟鮮明的民意徵集——如果“林州市”改為“紅旗渠市”,是否也能像大庸改張家界市一樣給百萬林州人民帶來不爭的紅利(12月18日《大河報》)。
  顯然,改名就是為了出名,而名氣如今意味著財富。比如湖南大庸以前鮮為人知,1994年更名張家界市後,建機場、通火車,知名度飆升,2009年躍入全國一線旅游城市行列。
  即使是所謂的成功,也往往掩蓋了代價的慘重。改名必然意味著另一個地名的失去,而相應的地域及其對應的地名,因為是歷史延續代代傳承的產物,既已成為當地百姓的故土認知、情感歸屬。由於其屬性唯一,也成為不可複製的珍貴自然歷史文化資源,無疑是價值難以估量的無形資產。
  實際上,林州遠非無名之地。林州歷史悠久,古名隆慮,出自戰國韓國“臨慮邑”。而從隆慮到林州的沿革,正是林州的一部文明史。現代興建的紅旗渠雖然似乎比林州名氣更響,卻並不能涵蓋林州兩千多年的歷史。顯而易見,“紅旗渠”的得,是以“林州”更大的失為代價。
  其實,名字只是一個符號,其中的內涵要靠一代代人不斷創造充實。現在改名成了擋不住的誘惑,從中折射出的是一種政績饑渴。在急功近利的政績觀驅使之下,心態浮躁,把傍上名人和重拾故典當作提高知名度的捷徑。顯然,改名的衝動從未停止,說到底,既是缺乏對文化歷史的敬畏,更是懶政思維作祟。而另一方面,改名的得失大都是一筆糊塗賬,讓某些官員更樂此不疲。
  浙江 錢夙偉/市民
  (原標題:急於改名懶政思維作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fbe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